叶琳琅:让“小角色”别有洞天
来源:【长春日报-长春新闻网】

92岁高龄演员叶琳琅表达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之情。 毕馨月 摄
她是《虎穴追踪》里不施粉黛的资丽萍;也是《铁道卫士》中姿态妩媚的王曼丽;更是《南海的早晨》里海外特务陈官运的妻子……从1956年至1962年,短短6年时间里,三度在电影中出演女特务形象,这让长影演员叶琳琅收获了银幕女特务专业户的称号。
时光如白驹过隙!近日,记者见到已92岁高龄的叶琳琅时,她感慨说,自己出演了50多部影视剧,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角色,但演员只要把戏演好,就会被观众喜爱,小角色也能别有洞天。
南方女孩惧怕北方之冷
因热爱远走他乡赴长影
叶琳琅出生于江苏,父母都是中学老师。七七事变后,因父母流落至武汉、重庆等地,她的童年是在上海的奶奶家度过的。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,父母回到南京工作,才把她接回家继续读书。叶琳琅说,中学时,喜爱文艺的她就是活跃在校园里的艺术因子,经常参加朗诵会、讲演会,还参演过《少年游》《沉冤》《夫妻识字》等话剧和秧歌剧。
1950年高中毕业后,我18岁,那时真的是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。叶琳琅说的不假。因为学习成绩优异,她获得了进入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深造的机会。该何去何从?彼时,她尊崇内心的选择,报考了刚刚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,即如今的北京电影学院,成了新中国首批接受系统化表演教育的艺术生。那时同学中有北京的、上海的,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都不知道学表演应该是个什么样子。还有就是生活上很不适应,北方太冷了,我们每个宿舍都有炉子,后来大家都学会了自己生无烟煤炉。说起那段往事,叶琳琅笑得很开心。
在北京,她克服了南北气候差异带来的不适感,一学便是3年光景。因天资聪颖又刻苦用功,她的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。毕业后,叶琳琅顺利地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,并在1954年首登银幕,在故事片《土地》中饰演中农的妻子。有一件事对我影响颇深,因为我从小是在上海长大的,普通话不够标准,有一次我说:‘老师,你饭吃了没有?’老师很生气地告诉我,作为演员,尤其不能将语法弄颠倒。那一次,我下定了决心改口音。叶琳琅说,正是因为基础打得牢,使她成长得格外迅速。
转年来到1955年,正值长春电影制片厂亟待引入新鲜血液之际,叶琳琅和她的同学们悉数被调到长影,自此开启了她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中的演艺之梦。
不漂亮反而成优势
抛开演员光环塑造角色
刚开始拍戏,说实在的,也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下功夫,那个时候年轻,我倒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,就是长得不漂亮,没有那么多漂亮女孩的顾虑,不论演好人还是坏人,都能放得开。抛弃偶像包袱的叶琳琅,刚到长影不久便迎来了第一个重要角色——在1956年上映的电影《如此多情》中,饰演周旋于三个男性之间的傅萍。很多人问过方荧导演,为什么找初出茅庐的我来演这个角色?方导夸赞我的眼神多变,说我在演舞台剧时只靠一双眼睛就能让人记住,演电影肯定行!果然不出方荧所料,影片上映后,叶琳琅用心诠释的这个在感情上游刃有余却最终狼狈收场的傅萍,的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。
同年,在长影投拍的《虎穴追踪》中,叶琳琅仍是轻装上阵,将资丽萍这个女特务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,成为影坛冉冉升起的新星。恰恰是这次经历,为她日后塑造另一个女特务形象——《铁道卫士》中的王曼丽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很多老观众至今仍记忆犹新,影片中,王曼丽刚一出场,便是一身列宁装、直发型、布单鞋的装扮,这彻底颠覆了以往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,再加上叶琳琅演技精湛,将表面质朴单纯、实则心思缜密的王曼丽演得入木三分。直到多年后,有观众偶遇她时还会脱口而出:这不是《铁道卫士》里那个女特务吗?叶琳琅这才知道,王曼丽的形象有多么深入人心。
为演好戏倾注全部热情
人各有貌成为现实
人各有貌!这是业界对叶琳琅所饰演角色的高度评价,成了她为演好戏倾注全部热情的真实写照。
40多年从影路上,叶琳琅参演过《如此多情》《笑逐颜开》《铁道卫士》《小字辈》《不该发生的故事》等50多部影视剧,担任过《保尔·柯察金》等40多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,并主演过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等数十部话剧,可塑性之强、戏路之宽、片约之多,由此可见一斑。
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,她又参演了《离婚合同》《咱爸咱妈》《女人泪》《梅艳芳菲》等作品,生活化的表演、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,为她赢得广泛好评。2008年,已经76岁的叶琳琅迎来新挑战——在知名导演李少红执导的新版《红楼梦》中出演刘姥姥。
如今,叶琳琅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,谈及长影及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,这位老电影人表现得格外期待。我最近看了长影很多片子,有好多技术都是过去没有的,希望长影不管在艺术上、在技术上、在人员的合作上都能越来越好,也祝愿长春电影节圆满成功。
初审:郭家源
复审:郝彦青
终审:王海涛
本文来自【长春日报-长春新闻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