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姥姥回大观园!93岁叶琳琅去世,幕后故事显真性情
昨天刷到一则消息,心里猛地揪了一下——2008版《红楼梦》里的刘姥姥扮演者叶琳琅去世了,93岁,在睡梦中走得很安详。评论区好多人翻出她的剧照:她一笑,就觉得贾府的门槛都沾着烟火气,如今真像书里写的,回了大观园了。

从女特务专业户到最接地气刘姥姥,她把反派和老太太都演活了
年轻时的叶琳琅,简直是反派教科书。1956年拍《虎穴追踪》,她演表面温柔的图书馆管理员资丽萍,实则是国民党特务。有场传递情报的戏,她站在书架前翻书,眼角余光扫到敌人时,眼皮轻轻一抬,嘴角闪过一丝冷笑,这个不到两秒的微表情,成了当年孩子们的童年阴影。后来在《铁道卫士》里,她演女特务王曼丽,穿列宁装戴八角帽,跟同志说话时满脸关切,一转身却把炸药包藏进煤堆,连语气里的温度都能随时切换,老一辈观众现在提起来还说:看见她笑就知道没好事。
谁能想到,这位让人后怕的女特务,78岁时却成了最暖人心的刘姥姥。2008年新版《红楼梦》选角,导演李少红想找个既有农村生活气又会演戏的演员。叶琳琅听说后,没穿旗袍没戴首饰,挎着个竹编篮子就去了剧组,一进门就用河南话问:导演,这刘姥姥是要去贾府走亲戚吧?咱拍的时候管不管饭呀? 这话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——这不就是书里那个带着土气却透着精明的刘姥姥吗?当场就定了她。
拍醉戏真喝半斤白酒,她把日子过成了角色的一部分
拍刘姥姥醉卧怡红院那场戏,剧组准备了兑了水的白酒,叶琳琅却摆手:老太太去贾府做客,喝的是好酒,咱不能糊弄。 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,半斤白酒下肚,真的有了三分醉意,摇摇晃晃摸到宝玉床上,用袖口蹭了蹭枕头,嘟囔着:这床比俺们家灶台还软和,怪不得少爷小姐们爱躺着呢。 这段即兴发挥的台词,把刘姥姥的朴实和幽默全演活了。还有那场著名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,她特意在开拍前吃了半块烤红薯,说到食量大时,手不自觉地拍了拍肚子,打了个饱嗝——这是我在老家看种地老汉吃饭学的,吃饱了就得这样,才真实。
戏外的叶琳琅,比刘姥姥还要接地气。她退休后住在成都郊区,院子里辟了块菜地,种着韭菜、红薯和茄子,微信头像始终是一把磨得发亮的锄头。有次剧组去拜访,她从菜地里现挖了一筐红薯,非要每人塞两个:尝尝我种的,比贾府的胭脂米实在多了。 别看她在戏里演了一辈子坏人,现实中却总爱跟社区的孩子们打交道,教他们演戏时,带着去菜市场认青菜:刘姥姥进大观园见啥都新鲜,你们得先知道韭菜和麦苗的区别,不然演出来都是假的。
一辈子没演过主角,却让每个角色成了主角
叶琳琅的丈夫是金鸡奖导演张辉,儿子们也在影视圈工作,但她一辈子没靠过家人的名气。晚年接受采访,记者问她:您演了一辈子配角,会不会觉得遗憾? 她笑得眼睛眯成缝:戏里哪有小角色?刘姥姥在贾府是客人,可在观众心里,她就是主角。 这句话,像她种的红薯一样,实在又温暖。
如今再看她的戏,会发现每个角色都带着股狠劲——演特务时眼神里藏着刀,演刘姥姥时皱纹里都是故事。她走了,可屏幕上的刘姥姥还在笑着喝酒,书里的女特务还在冷笑着盖血手印。就像网友说的:老艺术家把角色刻进了骨头里,他们永远不会被忘记。
这样的演员,才是真正的大观园里的人,把一辈子的戏瘾和真性情,都揉进了角色里。